第202章
關燈
小
中
大
著一身天青色深衣,打扮成一個郎君模樣的蘇碧曦在一旁皺眉,擺手攔住了張次公即將出口的話,“仆師從名家,少許病癥還是能夠診治的。”
高瘦漢子面露猶疑,“非是某不信女郎。”
他絲毫不為自己戳破蘇碧曦女子身份感到不妥,躊躇了片刻,“實是某家人之病癥有些……”
醫術是一門需要長年修煉方能大成的功夫,誰都不會相信這麽年輕的女郎能有多麽出神入化的醫術。
更何況,女郎從醫的,世上能有幾個?
蘇碧曦坦然笑了笑,看了一眼辛元,辛元會意,“在下女君乃是師從扁鵲門下。若是女君都診治不了的病癥,想必天底下,也是沒有幾個人能夠奈何了。”
他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,“郎君現下,莫非還有它法?”
好大夫本來就少,在這個洪災之後的時節,更是缺醫少藥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。
他們來到東武城這一路上,被野狗掏出來的屍體到處都是,根本沒有人去重新掩埋起來,更何況隨地亂扔的雜物,人們到處如廁。
如今想起整潔肅穆的長安,再想想看見的城池,都不敢相信是在同一片土地上。
這個漢子明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,女郎肯替他們診治,除了想找他們打聽東武城的近況,無非是秉持善念。
高瘦漢子顯然沒有其他辦法,聽辛元這麽一說,連連欠身致歉,“是某不知內情,原是扁鵲真傳在此,是某一家之福分。還請恕某不敬之罪。”
“救人一命乃是大功德,再者,仆尚未見過病患,並未有把握真得醫治得了”蘇碧曦站著接受了漢子的禮,“只是郎君仍需去尋野菜野果,天黑乃歸。仆幾人,自能跟上郎君。”
光腳的不怕穿鞋的,高瘦漢子並未有任何顧忌,躬身謝過,“無論是否能醫治,羅山先行在此謝過諸位援手之恩。”而後十分幹脆地就走了。
待羅山走出了十丈之外,蘇碧曦對張次公道:“次公輕功甚好,先去跟著人。”
張次公嘿嘿一笑,立時就不見了蹤影。
待兩人都不見了蹤影之後,辛元便嘭地跪在了蘇碧曦面前,“請翁主恕罪。”
蘇碧曦從未越過張次公,單獨留下他說話。
翁主禦下極嚴,但是極為尊重下屬的臉面。
他是作為護衛隊長張次公的護手,該有的臉面翁主從未下過。
蘇碧曦並不讓辛元起身,只淡淡問道:“子讓,你方才是否打算,一旦羅山有異,就誅殺之?”
辛元字子讓。
辛元在只他們只跟了羅山不到三日的情形下,就說出了欽使的身份,實屬不妥。
即便要取信羅山,也是等到了解到羅山的口子之後,才能徐徐圖之。
辛元這麽做,要麽就是覺得羅山一旦有不妥,就立時殺了,要麽就是張次公這等憨厚漢子,心直口快。
辛元並不是這種人。
當初蘇碧曦挑中辛元,就是為了彌補張次公性子上的缺陷。
張次公雖然實誠憨厚,品性甚佳,但是過於老實了。
這樣的性子,很多時候,被人賣了恐怕連錢都數不清。
天下間並不是所有人都非黑即白,說出的話都是真話。
辛元的身世坎坷。
他本名郅元,乃是漢室名臣郅都之子。
郅都敢於向朝廷直言進諫,當任濟南太守時,濟南郡路不拾遺。
在他為雁門太守之時,將雁門打造成了漢室西北的一道堅固的堡壘,匈奴在他活著的時候,都從未靠近過雁門。
郅都執法不畏避權貴和皇親,連當時的皇太子劉榮看見他都小心翼翼,有“蒼鷹”之名。
但是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之後,是死在郅都的嚴刑審問之後的。
竇太後深恨郅都害死長孫,最後郅都因劉榮之死,被竇太後誅殺,郅都一家成年男丁俱死。
郅元當時年紀尚幼,逃過一劫,後改名辛元。
竇太後主政日久,劉徹登基之初都避其鋒芒,何況辛元一介罪人之子。
蘇碧曦當時肯用他,已經是對他天大的恩惠。
辛元回答得毫不遲疑,“是。”
“子讓,你父親是我敬重之人,但他若是見到你今日作為,定會失望。”
蘇碧曦擺手,語重心長地道,“不要急著反駁我。陛下現時重用張湯,張湯已經貴為九卿之廷尉。依你之見,張湯可能為漢室丞相,可能有善果?”
酷吏一道,難有善果,就連替秦國建立了百年基業的商鞅都是車裂之下場。
漢室立朝以來,郅都,寧成、周陽由幾個有酷吏之名的人,都是不得好死。
盡管他們的死因不盡相同,但足以說明自古以來的酷吏,都逃不過狡兔死,走狗烹的下場。
辛元直挺挺地跪在那裏,低垂著頭,半晌後才答道,“不會。”
連他阿翁這樣的人,孝景皇帝都沒有保下來,何況是張湯這樣實打實的不擇手段,能夠為構陷別人無所不用其極之人。
而張湯手下的王溫舒,是比張湯還要草菅人命之嗜殺之人。
蘇碧曦走到一顆銀杏樹下,極目遠眺,“我知你不願改回本名。”
郅都之死,說到底是漢室皇族對不起郅都一家,有愧於他們。
劉榮之死,說到底只是因為孝景皇帝忌憚劉榮母子與朝臣勾結,郅都不過是執行了孝景皇帝之命。
沒有皇帝在自己壯年之時,能夠忍受子強父弱。
皇帝一日日地老去,太子仍然是意氣風發,越來越得到朝臣扶持,太子生母栗姬還不管不顧地伸手,借朝臣之口冊封自己為皇後,讓長子劉榮更是成為嫡長子。
而孝景皇帝劉啟當時不過而立之年。
栗姬這麽迫不及待地給劉榮鋪路,豈不是在盼著劉啟早死?
從古至今,哪一個皇帝活著好好的時候願意被提及身後事?
栗姬太著急了,而劉榮勸不了自己的母親,便要承擔這樣的後果。
史上多的是被封為太子,死時仍是太子的人。
竇太後無法拿自己的親生兒子怎麽樣,便只能把氣撒在郅都身上。
辛元心中是有怨氣的。
“次公志在戰場”蘇碧曦看向張次公前去的方向,“漢室遲早要跟匈奴開仗,你我皆心知肚明。
次公一旦前往西北,他的位子必然是你的。一旦我入了漢宮,你必然要入漢宮宮門衛。”
漢宮之門衛屯兵,由衛尉執掌,稱為南軍。
說白了,漢室天子是把身家性命都交托到了南軍手上。
凡是進入南軍之人,上三代都要被查個幹凈。
辛元若是要進入南軍當任官制,必然要回覆本名。
孝景皇帝本就對郅都有愧,身為孝景皇帝之子的劉徹如何能不清楚此事?
為了補償郅都,劉徹必然會重用辛元。
而辛元現下不僅心中有怨,而且視人命為無物。
沒有皇帝能夠忍受這樣的人時刻護衛自己。
這等於在自己身邊放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刀,隨時可以刺向自己。
退一萬步說,辛元如果真得走上了酷吏的路,變成跟張湯或者王溫舒一樣的人,絕不會有好下場。
給皇帝清理幹凈局面的酷吏,再由皇帝親手殺了,不是正好給天下一個交待?
郅都唯一留下的兒子,不該是這個結局。
“你父親治理濟南,雖然對宗室皇親毫不徇私,有過必罰,但對於不慎觸犯宵禁之賤民,曾經放了其一條生路。羅山盡管也是一介庶民,卻並沒有犯任何必死之罪。甚至對於他的親人來說,他是最後的支撐。”
漢室律法,夜間宵禁,無令牌不得走動。凡觸犯律法者,亂棍打死。
郅都當年遇見一妻子半夜臨盆之賤民晚間去找穩婆,讓差役護著這個賤民去找穩婆,並護送他回去,免其責罰。
郅都雖然推行嚴刑峻法,但常懷仁慈之心,賤民庶民甚少判處割去手足之刑罰。
對於用手腳勞作之人來說,沒了手腳,就等於等死。
成年男丁對於一個農耕之家來說,實在太重要了。
辛元可以輕而易舉地殺了羅山,但是羅山真得就該死嗎?
羅山死後,他的家人豈不也是一條死路?
蘇碧曦目光悠遠,“你所怨恨的孝景皇帝,太皇太後皆已去了,當時陛下不過總角之齡。先輩之罪,若是禍及子孫,你也不當存於世上。我知曉你會說此事不公。”
她走到了辛元面前,“這個世上,沒有什麽公平。你只需要知曉,你若再這樣下去,只會走上一條絕路。而你父親,你母親,你逝去的兄長叔伯,會願意看見你走上這麽一條路嗎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高瘦漢子面露猶疑,“非是某不信女郎。”
他絲毫不為自己戳破蘇碧曦女子身份感到不妥,躊躇了片刻,“實是某家人之病癥有些……”
醫術是一門需要長年修煉方能大成的功夫,誰都不會相信這麽年輕的女郎能有多麽出神入化的醫術。
更何況,女郎從醫的,世上能有幾個?
蘇碧曦坦然笑了笑,看了一眼辛元,辛元會意,“在下女君乃是師從扁鵲門下。若是女君都診治不了的病癥,想必天底下,也是沒有幾個人能夠奈何了。”
他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,“郎君現下,莫非還有它法?”
好大夫本來就少,在這個洪災之後的時節,更是缺醫少藥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。
他們來到東武城這一路上,被野狗掏出來的屍體到處都是,根本沒有人去重新掩埋起來,更何況隨地亂扔的雜物,人們到處如廁。
如今想起整潔肅穆的長安,再想想看見的城池,都不敢相信是在同一片土地上。
這個漢子明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,女郎肯替他們診治,除了想找他們打聽東武城的近況,無非是秉持善念。
高瘦漢子顯然沒有其他辦法,聽辛元這麽一說,連連欠身致歉,“是某不知內情,原是扁鵲真傳在此,是某一家之福分。還請恕某不敬之罪。”
“救人一命乃是大功德,再者,仆尚未見過病患,並未有把握真得醫治得了”蘇碧曦站著接受了漢子的禮,“只是郎君仍需去尋野菜野果,天黑乃歸。仆幾人,自能跟上郎君。”
光腳的不怕穿鞋的,高瘦漢子並未有任何顧忌,躬身謝過,“無論是否能醫治,羅山先行在此謝過諸位援手之恩。”而後十分幹脆地就走了。
待羅山走出了十丈之外,蘇碧曦對張次公道:“次公輕功甚好,先去跟著人。”
張次公嘿嘿一笑,立時就不見了蹤影。
待兩人都不見了蹤影之後,辛元便嘭地跪在了蘇碧曦面前,“請翁主恕罪。”
蘇碧曦從未越過張次公,單獨留下他說話。
翁主禦下極嚴,但是極為尊重下屬的臉面。
他是作為護衛隊長張次公的護手,該有的臉面翁主從未下過。
蘇碧曦並不讓辛元起身,只淡淡問道:“子讓,你方才是否打算,一旦羅山有異,就誅殺之?”
辛元字子讓。
辛元在只他們只跟了羅山不到三日的情形下,就說出了欽使的身份,實屬不妥。
即便要取信羅山,也是等到了解到羅山的口子之後,才能徐徐圖之。
辛元這麽做,要麽就是覺得羅山一旦有不妥,就立時殺了,要麽就是張次公這等憨厚漢子,心直口快。
辛元並不是這種人。
當初蘇碧曦挑中辛元,就是為了彌補張次公性子上的缺陷。
張次公雖然實誠憨厚,品性甚佳,但是過於老實了。
這樣的性子,很多時候,被人賣了恐怕連錢都數不清。
天下間並不是所有人都非黑即白,說出的話都是真話。
辛元的身世坎坷。
他本名郅元,乃是漢室名臣郅都之子。
郅都敢於向朝廷直言進諫,當任濟南太守時,濟南郡路不拾遺。
在他為雁門太守之時,將雁門打造成了漢室西北的一道堅固的堡壘,匈奴在他活著的時候,都從未靠近過雁門。
郅都執法不畏避權貴和皇親,連當時的皇太子劉榮看見他都小心翼翼,有“蒼鷹”之名。
但是劉榮被廢為臨江王之後,是死在郅都的嚴刑審問之後的。
竇太後深恨郅都害死長孫,最後郅都因劉榮之死,被竇太後誅殺,郅都一家成年男丁俱死。
郅元當時年紀尚幼,逃過一劫,後改名辛元。
竇太後主政日久,劉徹登基之初都避其鋒芒,何況辛元一介罪人之子。
蘇碧曦當時肯用他,已經是對他天大的恩惠。
辛元回答得毫不遲疑,“是。”
“子讓,你父親是我敬重之人,但他若是見到你今日作為,定會失望。”
蘇碧曦擺手,語重心長地道,“不要急著反駁我。陛下現時重用張湯,張湯已經貴為九卿之廷尉。依你之見,張湯可能為漢室丞相,可能有善果?”
酷吏一道,難有善果,就連替秦國建立了百年基業的商鞅都是車裂之下場。
漢室立朝以來,郅都,寧成、周陽由幾個有酷吏之名的人,都是不得好死。
盡管他們的死因不盡相同,但足以說明自古以來的酷吏,都逃不過狡兔死,走狗烹的下場。
辛元直挺挺地跪在那裏,低垂著頭,半晌後才答道,“不會。”
連他阿翁這樣的人,孝景皇帝都沒有保下來,何況是張湯這樣實打實的不擇手段,能夠為構陷別人無所不用其極之人。
而張湯手下的王溫舒,是比張湯還要草菅人命之嗜殺之人。
蘇碧曦走到一顆銀杏樹下,極目遠眺,“我知你不願改回本名。”
郅都之死,說到底是漢室皇族對不起郅都一家,有愧於他們。
劉榮之死,說到底只是因為孝景皇帝忌憚劉榮母子與朝臣勾結,郅都不過是執行了孝景皇帝之命。
沒有皇帝在自己壯年之時,能夠忍受子強父弱。
皇帝一日日地老去,太子仍然是意氣風發,越來越得到朝臣扶持,太子生母栗姬還不管不顧地伸手,借朝臣之口冊封自己為皇後,讓長子劉榮更是成為嫡長子。
而孝景皇帝劉啟當時不過而立之年。
栗姬這麽迫不及待地給劉榮鋪路,豈不是在盼著劉啟早死?
從古至今,哪一個皇帝活著好好的時候願意被提及身後事?
栗姬太著急了,而劉榮勸不了自己的母親,便要承擔這樣的後果。
史上多的是被封為太子,死時仍是太子的人。
竇太後無法拿自己的親生兒子怎麽樣,便只能把氣撒在郅都身上。
辛元心中是有怨氣的。
“次公志在戰場”蘇碧曦看向張次公前去的方向,“漢室遲早要跟匈奴開仗,你我皆心知肚明。
次公一旦前往西北,他的位子必然是你的。一旦我入了漢宮,你必然要入漢宮宮門衛。”
漢宮之門衛屯兵,由衛尉執掌,稱為南軍。
說白了,漢室天子是把身家性命都交托到了南軍手上。
凡是進入南軍之人,上三代都要被查個幹凈。
辛元若是要進入南軍當任官制,必然要回覆本名。
孝景皇帝本就對郅都有愧,身為孝景皇帝之子的劉徹如何能不清楚此事?
為了補償郅都,劉徹必然會重用辛元。
而辛元現下不僅心中有怨,而且視人命為無物。
沒有皇帝能夠忍受這樣的人時刻護衛自己。
這等於在自己身邊放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刀,隨時可以刺向自己。
退一萬步說,辛元如果真得走上了酷吏的路,變成跟張湯或者王溫舒一樣的人,絕不會有好下場。
給皇帝清理幹凈局面的酷吏,再由皇帝親手殺了,不是正好給天下一個交待?
郅都唯一留下的兒子,不該是這個結局。
“你父親治理濟南,雖然對宗室皇親毫不徇私,有過必罰,但對於不慎觸犯宵禁之賤民,曾經放了其一條生路。羅山盡管也是一介庶民,卻並沒有犯任何必死之罪。甚至對於他的親人來說,他是最後的支撐。”
漢室律法,夜間宵禁,無令牌不得走動。凡觸犯律法者,亂棍打死。
郅都當年遇見一妻子半夜臨盆之賤民晚間去找穩婆,讓差役護著這個賤民去找穩婆,並護送他回去,免其責罰。
郅都雖然推行嚴刑峻法,但常懷仁慈之心,賤民庶民甚少判處割去手足之刑罰。
對於用手腳勞作之人來說,沒了手腳,就等於等死。
成年男丁對於一個農耕之家來說,實在太重要了。
辛元可以輕而易舉地殺了羅山,但是羅山真得就該死嗎?
羅山死後,他的家人豈不也是一條死路?
蘇碧曦目光悠遠,“你所怨恨的孝景皇帝,太皇太後皆已去了,當時陛下不過總角之齡。先輩之罪,若是禍及子孫,你也不當存於世上。我知曉你會說此事不公。”
她走到了辛元面前,“這個世上,沒有什麽公平。你只需要知曉,你若再這樣下去,只會走上一條絕路。而你父親,你母親,你逝去的兄長叔伯,會願意看見你走上這麽一條路嗎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